【报告党代表】湘西精准扶贫攻坚仗,打得真漂亮~~~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截至2015年底,全州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94618户,贫困人口为731782人,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39134户,未脱贫人口为510462人,较2011年减少了47.44%,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48.41%降至20.4%,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3674元增长到2015年的6648元,增长82.36%。
这“一减一增”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的结果;是全州上下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州上下精准施策,勠力同心,枕戈待旦,奋力拼搏的结果。
▲8月29日,花垣县麻栗场镇尖岩梯田稻谷满地流金,给梯田铺上的黄色的地毯,处处流动着丰收的气息。 石林荣 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州视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州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最宏大的民生工程、最紧迫的政治责任来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精准扶贫攻坚战。
近年来,我州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基本方略,遵循“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探索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湘西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
▲8月30日,笔者在凤凰县廖家桥镇古双云村、新场镇大坡村走访,只见村里的水果产业香飘诱人、村间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 傅海清 摄
增收脱贫有“利器”
“主要依赖政府‘输血式’扶贫,而不从实际出发、不对接市场、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注重精细化管理的扶贫方式方法,是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州委书记叶红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湘西的精准扶贫工作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古丈县龙潭村利用紧挨县城地理优势,深挖“菜篮子”产业,全村修建标准化蔬菜大棚300个,采用三季轮流种植,年收入300万元。图为7月24日,蓝天白云,大棚人家,脱贫产业扮靓新农村风景。 宋勇云 摄
近年来,我州把建立起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当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来抓。在充分发挥湘西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的同时,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发展,大力发展柑橘、烟叶、茶叶、猕猴桃、百合、油茶、湘西黄牛、湘西黑猪等特色种养业,全州所有贫困村都有脱贫致富支柱产业。五年多来,全州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54亿元,累计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万多个,全州特色产业发展到279.47万亩。
▲9月26日,海拔1400多米的永顺县松柏镇羊峰山蓸家湾稻田“晒龙谷”宛如迷宫,显示出独特的土家族农耕文化。“晒龙谷”是土家族独特的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余光龙 摄
通过坚持开发式扶贫,全州农村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州已成为中国椪柑之乡、全国最大百合基地、全国重点优质烤烟基地和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这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脱贫的“利器”。
夯实基础重实效
精准扶贫,基础先行。
针对贫困村落基础设施普遍较差的现实,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要科学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实施好乡村公路及生产道路、农田水利及安全饮水、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和卫计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社保体系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有效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泸溪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夯实特色产业精准扶贫,2016年兴隆场镇种植玻璃椒14500亩,7350户农民受益,惠及855户贫困户。自采收以来,泸溪县喜农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收购销售鲜椒172万斤。图为兴隆场镇烂泥田村椒农邓刚武家正在采收秋椒。 张克宁 摄
五年多来,全州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6.9亿元,集中投入,大力推进以水、电、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乡村道路和机耕道、农田水利及安全饮水、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和卫计服务体系等8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推动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解决105.23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县乡公路改造2500公里、农村通畅工程880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沙石路,解决80多万贫困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实现100%的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固定或移动电话,实现了100%的乡镇通宽带;改造农村危房9.6438万户。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走入湘西农村。图为一群骑行爱好者在龙山县石羔街道办事处甘比村奔驰。 曾祥辉 摄
越是贫困越要关注和改善民生。五年多来,全州50万余人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余人次完成劳务技能或中高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全州5万余名农村贫困大学生、贫困高中生、“两后生”孤儿、残疾人得到了扶贫助学。2010年以来,我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对专科贫困大学生一次性补贴3000元、对二本以上贫困农村大学生一次性补贴5000元的扶贫助学工程,使36000余名大学生受益。从2016年秋季开学开始,全州全面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城乡低保家庭适龄青少年儿童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学杂费,教育帮扶阻隔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龙山县茅坪乡水沙坪雾起云涌,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如画胜仙境。 曾祥辉 摄
目前,全州6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率达到75%以上,每年提供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20多万人次;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定点医院住院全免基本费用。
创新机制破窘境
跳出农村抓扶贫,扶贫才能抓出新境界、新成效。
我州坚持将扶贫开发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注重用改革创新和市场办法破解当前“单项扶贫措施难以奏效,常规工作手段难以改变”的窘境。
▲古丈县古阳镇树栖柯村掩映在绚丽的晚霞中。近年来,该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兼顾茶叶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一半是茶园,一半是民居的和谐景观。 张术杰 摄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示范园、标准园、精品园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培育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建设一个农业园区,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一方农民脱贫致富。新型城镇化是加速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要出路,我州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让有能力、有愿望的农民加快转化为市民。同时,通过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强镇、风情小镇,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加强了民族传统特色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建设,重点保护60个特色村镇,协调整治300个特色村寨,积极发展民俗体验、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让农民不离乡土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笑满茶园 张术杰 摄
结合实际,我州不断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为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提升扶贫实效提供有力保障。省、州、县市、乡镇四级联动组织了96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全州1200个贫困村实现驻村扶贫全覆盖。推行“单位帮扶到村、干部帮扶到户”制度,每个单位都有扶贫村、每个干部都有联系户,同步实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文明帮扶,群众不脱贫、单位不脱村、干部不脱钩。以项目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大力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交通水利、民族发展等涉农资金,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和最贫困的对象。从今年开始,全州每年驻村扶贫投入不少于15亿元,到2020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00亿元,具体到每个贫困村3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猕猴桃采摘忙 滕建康 摄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首次提出地和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湘西的责任重大、使命庄严。我们将牢记嘱托,以必胜的信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本期编辑:孔黎明
内容来源:团结报(记者 周名猛 通讯员 杨志)
猜你还喜欢:
十大项目集中签约、十大项目集中开工,湘西经开区为党代会献“厚礼”!
【报告党代表】湘西127个重大项目纳入省“十三五”规划,计划投资4763亿
推广:
·END·
好看·好用·好玩